我的毕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回到明朝当太后 > 115、御史韩雍

115、御史韩雍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养老,最多充当吉祥物前往太庙或者天寿山祭祖,再把人派到广西去,也太不地道;年轻一辈中,上过战场的人不多,而且还要考虑到北方才是心腹之患,精兵强将还是应该放在宣府大同等地。



    汪舜华真切的感受到了人才断代的痛苦,交代于谦:“在勋贵子弟中选择年轻英俊的,同时命各卫所举荐年轻有为的人员送到北京,先到团营操练三个月,然后送集贤院,让陈懋和王骥传帮带!优秀的直接送边镇锻炼!战场才是最好的老师,指望宅在军营里就能成军神,做梦!”



    于谦皱了皱眉头,建议恢复武举、设立武学,毕竟集贤院其实只是岗前培训,而将领的培养则是长期的,本来放在一起没什么,只是武将要射箭骑马打炮什么的,万一走火,不是闹着玩的。



    武举其实不是个新鲜名词,最初是由武则天创立的,明朝开国也创立了武举,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。



    由于现在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,虽然其中佼佼者不少,但是酒囊饭袋更多;再这样下去,军队的战斗力很难得到保障。



    因此,于谦建议:“正式确立武举制度,设乡、会、殿试,从军队、民间以及勋贵子弟中选择可堪造就者;同时,在北京创办一所武学,挑选一些有志从军的青年进行培养,从军队挑选一些实战经验丰富的将士前来讲课,尽快让大家了解和熟悉战场。”



    这是个很好的建议,赞成者有之,反对的声音也很大。勋贵们不是很热心,原因很简单,现在高级武职基本被勋贵垄断,一旦新人进来,势必降低大家的话语权,文臣也很反对,没看到过藩镇割据的局面吗?这样抬举武将,会导致文臣地位下降,国将不国!



    然后勋贵就怒了:合着就该重文轻武是吧?你们嘴皮子利索,怎么不上阵去!我们祖先辛辛苦苦跟着太祖太宗打下的江山,你们倒好,仗着会读书就瞧不起我们!



    然后吵成一团。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